首页-文章 2014-03-06 00:41:44 -0500

★登堂入室的UC电视浏览器★


请勿抄袭本页面

前一阵何小鹏说过“UC近期将为用户提供跨手机、Pad、PC、TV等多终端的全新浏览器体验,未来会考虑将浏览器向更多的终端屏幕延伸”,和当时传言稍有出入的是,UC发布的第一个非移动端的不是PC版的浏览器, 而是昨天发布的TV 版浏览器。

多屏发展对于UC当然是再合理不过的进程,不过细细思索,UC此举既有主动进击的成分,也有被动的原因。从这一次首发TV浏览器可以看到,对于UC来说进入客厅未必比进入个人电脑更重要,但是显然更容易。

“生来移动”是把双刃剑

和其他市面上常见的浏览器不同,UC自诞生那天就是移动的,在塞班时代就占据了很大的先机,但到了智能手机时代,省流量、速度快以及应对塞班做的一些体验优化这些当时的杀手锏优势并不突出,但UC通过吃老本及预装方式仍然牢牢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与生俱来的移动特性既让UC卡住了市场空缺成功上位,但到了今天又变成了UC的软肋。随着用户对云服务的接收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软件在不同设备之间无缝衔接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在PC上缺乏布局的UC此时优势反而又不如QQ浏览器等等竞争对手,有可能还会被后者蚕食其移动端的份额。这时候,UC也适时提出了“多屏互动”的理念。

UC的隐忧在于,虽然市场占有率高,但也并非稳坐江山。整个2013年不断传出被收购的消息,这大概说明外界对UC自成一体独立发展的能力信心不足。

通常一个产品的账号系统会被用于记录、保存用户数据,以便使软件能“放”到不同的硬件上。但对于长期只有移动端产品的UC而言,这方面需求不是很强烈,虽然做了一些激励措施,但用户体系并不成熟,UC浏览器更多地是被当成一个工具在应用,迁移成本不高。如果UC想通过把移动端的优势反向迁移到PC上,对用户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一方面UC在PC端长期缺席,用户肯定有用习惯了的浏览器;另一方面如果从云服务的角度看,现在有很多云产品可以同步数据,更换浏览器的动力不大。

而在电视上,现在除了一些智能电视和盒子厂商自带的浏览器之外,第三方浏览器竞争尚不激烈。UC如果能把手机预装的经验成功移植到电视领域,相对而言比从PC上更容易突破。

UC有无可能做硬件?

Chromebook去年在美国的出货量有176万部(前年的数据使40万),但是这是以Chrome浏览器有众多死忠粉以及配套的Google服务作为支撑的,其号召力UC可能无法比拟,但不排除UC有做硬件的打算。何小鹏去年在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披露“将以通道形式进入硬件行业”,言下之意可能不是自己做硬件,比预装更进一步,但具体是什么方式,现在尚无法描述。



本文转自雷锋网
跳至底部

----Comments(1)----
折柳 (@yeyumeng) | @ at 2014-03-06 01:26:
欧朋好像格式支持就能用。。。
Comment:
Nam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